大健康产业应纳入国家产业发展规划 |
发布时间:2016/11/01 |
大健康产业应纳入国家产业发展规划
保健产业新观察
慢性病的侵袭、亚健康状态的蔓延、老龄化的加速、养生理念的培育、家庭收入的增加……这些都使得百姓对一个涵盖内容广泛的大健康产业的社会需求日益增加。可是,与美国、日本,甚至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大健康产业与之存在着很大差距。大健康产业如何发展才能应对中国逐渐增强的老年化市场的需求?如何通过法律规范、政府监管和技术攻关满足群众对保健食品、保健服务、医疗器械等方面的需要,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于上述问题业界有许多探讨。科技日报记者日前就此专访了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华锋。
产业发展商机无限
记者:您对于中国健康产业的发展过程有着深刻的认识,您认为大健康产业主要包括哪些方面?与传统的健康产业相比有何不同?
徐华锋:大健康产业是指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及信息传播等活动的总和。包括医药保健产品、营养保健食品、医疗保健器械、休闲保健服务、健康咨询管理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与传统的健康产业相比,大健康产业出售的不单是一种或一类产品,而是为人们提供健康生活解决方案,进而创造更大的商机,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
记者:目前我国的大健康产业发展与国际水平相比处于什么位置?发展大健康产业有何意义?
徐华锋:美国的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0%。而我国的健康产业(包括保健产业、医药产业及健康相关产业)仅占GDP的4%—5%,甚至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大健康产业仍然是一个新兴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虽然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近年来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与公众需求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适应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居民健康资源大量消耗和透支。如医疗费用高,医保不完善,重医疗轻保健,支出重点偏于救治,慢性病形式严峻,数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等。发展大健康产业从系统的角度对产业进行全方位的整体规划,通过产业的能动性带动健康理念、健康环境以及健康精神的回归。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和民生产业,大健康产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增加税收、增强人民体质、减少医疗费用开支等方面意义非凡。
四大问题制约产业发展
记者:目前,我国大健康产业与国际水平还有一定差距,那么我国大健康产业都存在哪些问题呢?
徐华锋:我国大健康产业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行政主体不到位,部门监管存在真空;传统观念作祟,影响群众科学地接受现代医疗保健产品和服务,市场理性意识有待强化;技术基础薄弱,个性化服务不足。
量身定做产业发展规划
记者:您觉得我国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如何?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促进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
徐华锋:大健康产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近些年呈现蓬勃发展之势。2012年我国保健食品行业产值已达2800亿元年,年递增达到15%以上。开始涉足大健康产业的不仅包括传统的制药企业,如广药集团、江中集团;还有传统的食品企业,如中粮,还有安琪酵母、燕京啤酒等关联企业营养保健食品的份额都在不断增加;另外一些与健康本不相关的央企也开始涉足大健康产业,如中国电力打造的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深圳中电推出的以健康产业为主题的大型连锁商城“中电幸福MALL”。
为了进一步加快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应该尽快制定国家健康产业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调整完善相关产业政策,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满足国民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的健康产业;避免无序开发、重复建设、低水平发展。
具体来讲,首先,加强政策扶持。将健康产业纳入产业扶持范围,按照战略新兴产业予以支持。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时,强化对健康产业的引导和支持。其次,社会联动,各司其职。出台并完善健康产业政策法规,明确政府、医疗机构、保险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在健康维护和促进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最后,完善社会组织建设,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制定和推行行规行约、技术标准、从业培训等,指导和规范产业发展。明确产业扶持政策以及财税、金融、土地、环保等方面的配套支持。
|